| 京报网摘

娃觉得别人的妈好,怎么办?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3-10 16:07

说个故事

正在三楼阳台站着小板凳晾衣服时候,我一眼扫到楼下花坛边上,读三年级的儿子正专注地看着什么,不用想我也知道,一定是楼上的崔紫阿姨回来了。“崔阿姨!”风把儿子甜甜的招呼从半开的窗子塞进来。“熊孩子……”我心里想像着儿子不是在帮崔紫提菜,就是帮着领她家的小玉米。

儿子皮皮十岁了,不知为何就喜欢我们的邻居崔紫,只要一看见她,多远都要跑过去打招呼。这让我很失落,按照生物学理论,他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跟我亲才对啊。

“哐当!”书包落地的声音。“儿子,今天怎么这么晚?”没声音。我喊他:“皮皮,把晾衣杆递我!”还是没动静,我正要发火,儿子站在眼前了。“有晾衣杆不用,干吗踩凳子?”儿子嘟着小嘴,一脸的不情愿。你帮崔紫阿姨怎么那么主动!我话到嘴边咽回去,这么说,仿佛当妈的想事儿没宽度。我接过晾衣杆,一边晾衣服,还是觉得血液打结般,浑身不畅。

晚餐桌上,看着儿子狼吞虎咽吃我做的烧牛肉粒,我还是有些不甘心:“妈妈做的菜好吃不?”他头也不抬,哼哼唧唧说:“好吃!”“那崔紫阿姨可不会给你做牛肉粒吃!”儿子抬起头来,有些莫名其妙地看着我。“啊!那既然我是你妈,你看看你对你崔紫阿姨多好!”我终于把妒忌说出口。“崔紫阿姨就是好!”儿子坚决地说。“她怎么好了?”“崔紫阿姨穿衣服好看,崔紫阿姨说话可和气了,崔紫阿姨知道的还多……”我生气地说:“崔紫阿姨那么好,你怎么不找她当妈!”“等哪天我就去!”儿子放下筷子,跑回房间,“咚!”一声关上门。

先生一旁笑,我越发生气,这脸被儿子打得啪啪响。我真想追他房间去,给他两撇子,先生说,“嗨,还跟个孩子计较!”可是当妈的,面对儿子眼里只有另一个妈妈,谁不生气!

别人咱管不了,但可以证明自己也很好。我开始注意服饰搭配,回到家说话尽量和风细雨,没事儿不拿着手机没完没了了,把书架上蒙尘的书吹吹灰,也拿下来,紧着时间看,从文学到科幻,多方涉猎。家庭餐桌讨论会进行时,我也加入他们父子的战团,偶尔也有“惊人之语”。儿子当然还是对他的崔紫阿姨趋之若鹜,但不知是由于我的克制,还是儿子也在改正,反正我们不像过去那样,三天一小冲突,五天一大冲突。但我跟崔紫阿姨一较上下的心一天也没停止,总在克制,总也无法真正放下。

快到我生日了,先生老早就“预警”,问我想要什么,我嘴上说,不大不小的,买什么礼物,生日煮两个鸡蛋,吃碗长寿面就得了,期盼却隐在某处伏击。儿子也不吭气,照常学习。

生日那天正是个周六,头一晚先生已经把礼物给我了,我心里很欣喜,但又有些提不起精神,因为儿子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摆好了早餐,面条也盛好了,儿子才从房间出来。看他若无其事慢腾腾的样子,我难掩失望,正要低头吃面条,突然被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围住了,是皮皮!握着的小手打开,一朵艳红的玫瑰花在手掌心盛开,原来是立体折叠蜡纸手工玫瑰!“哦!好美啊!”我惊呼,把手伸到先生面前,先生也连连点头,“这手工,没的说,赶上大国工匠了!”我转过身,面对这个小男孩,竟不知所措。皮皮垂下头,像小时候顶牛那样,把额头抵在我的额头上,这突如其来的亲昵,使我热泪盈眶……这么久以来,我与儿子之间若有若无的较劲儿似乎从来不曾存在,这感觉太上头。


插画  李伟

“妈妈生日快乐,谢谢你和爸爸,带我到这个世界来。”儿子像个小大人似地向我鞠了一躬。“那天你看《动物世界》,狮子在野外生小狮子,我就查了出生证,我在三院生的,不是垃圾箱捡的。妈妈生我也一定很辛苦。”原来那天他注意到了,我狡狯的笑。“还有你带我去学习班路上,你冒着雨带一个不认识的老奶奶去找药店,那会儿,我觉得妈妈真美。”啊?我很惊讶,这点小事儿过去半年了,孩子还记得,其实那天我很狼狈,皮鞋里灌了水,走起路来脚在鞋里打滑,一瘸一拐的……

我正在沉思,就听儿子说,“妈妈做的面条真好吃,妈妈快吃吧!”

哎,这碗生日面吃得是又香又顺啊!

讲点心理

很多女性在生了孩子以后,因为囹圄于家务而不注重自己形象,容易为琐事絮叨,知识更新也较为缓慢,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是我们辛苦地照顾孩子,但有时候孩子却喜欢其他阿姨的原因。

从心理学的层面,皮皮喜欢崔紫阿姨,是孩子“安全、认知和审美”需求的一种体现。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包括食物、水、空气、睡眠等。故事中妈妈给皮皮做好吃的牛肉粒吃,就是在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孩子除了生理需求还有很多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安全需求:稳定的住所、身体的安全、照顾者情绪稳定等。皮皮说喜欢崔阿姨有一个原因是她说话可和气了,有可能皮皮和崔阿姨相处的时候因为崔阿姨的情绪稳定让他的安全感得到了满足。

孩子还有认知需求:孩子有对世界的好奇,想探索、理解和学习。皮皮说崔阿姨知道的还多,说明和崔阿姨相处可以扩大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满足他的认知需求。最后孩子从感知颜色开始就有了审美需求。皮皮说崔紫阿姨好是因为她穿衣服好看,孩子愿意靠近崔阿姨是他自己有对审美的一种追求。

妈妈觉察自身想要和孩子更亲近的需求后,学习了服装搭配,管理情绪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最后成功融入了父子对话中,从而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妈妈也很美好,赢得了孩子的心。这是妈妈的成长,而成长的动力源自对孩子深深的爱。

张宇

(张宇:北京某国际学校心理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亲子关系十年研究者)

责编:蔡岫



Copyright ©1996-2024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3-10 16:07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