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报网摘

地安门附近有条旌勇里胡同,数百年来以“勇”为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0 14:48

旌勇里,是北城一条古老胡同的名称。这条胡同南北走向,北接松树街,南到地安门西大街。有三条东西走向的街巷与其垂直相交,由北向南依次为定阜街、兴华胡同和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全长不足300米,且较为狭窄,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小胡同。但是,历史上,这条小胡同发生过不少与“勇”相关的故事。

旌勇里胡同

在旌勇里胡同南口,有一座古寺和一座古祠。古寺名曰保安寺,位于路东,现为民居;古祠叫做旌勇祠,位于路西,目前修葺一新。旌勇里这个名称,便是由旌勇祠而来。

陋巷行者堪称勇夫

旌勇祠修建之前,这条胡同曾叫鬼门关。

这个地名的由来,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过去,这里偏僻幽暗,经常发生抢劫案。一旦遭遇劫匪,轻则破财,重则丢掉性命。所以,从这里经过像过“鬼门关”。除非胆量过人的勇夫,一般人宁愿绕道走。二、由于行人稀少,有些走投无路的人便到这里寻短见。日久天长,就有一些灵异故事流传开来,这里俨然成了另一个聊斋。从鬼狐的地盘经过,如过“鬼门关”,勇气更是必不可少。三、这里曾经临近宛平县署牢狱,每每有鬼哭似的哀嚎声传来。而且,死刑犯被押赴刑场时,这里是必经之地。因此,将这条胡同称作“鬼门关”,可谓顺理成章。

从史料记载来看,第三种说法更靠谱。

一说到宛平县城,人们就会联想到卢沟桥。其实,明清时期的宛平县衙并不在北京南郊的卢沟桥,而是在北城的地安门西大街。

明朝迁都北京后,设置顺天府,下辖宛平、大兴两县,这就是所谓的“老北京一府两县”。从明到清,宛平县与大兴县均为顺天府直辖。各自管辖范围大致以中轴线为界,中轴线以东归大兴县,中轴线以西归宛平县,现在的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全部或大部分地区,当时都归宛平县管辖。而卢沟桥东边的宛平城,那时叫拱极城,是明朝崇祯年间修建的一座军事城堡,用来拱卫京师。直到1928年,宛平县衙才由北城的地安门西大街迁至卢沟桥拱极城。从此,拱极城变成了宛平城。

当年,位于地安门西大街的宛平县衙,包括东官房、中官房(福寿里)、西官房(旌勇里)三部分官房,关押重刑犯的牢狱也在这里。每当有犯人被处斩,都要经过一条阴森森的狭窄胡同——鬼门关。

作为地名,“鬼门关”显得粗俗,也太恐怖。于是,人们依照谐音,将鬼门关改成了贵人关。那么,这条胡同里住过贵人吗?据说,旌勇祠西边的153号院曾为民国总统徐世昌胞弟的私宅,但这显然与前清的“贵人”不相关。除此之外,我在史料中没有找到有关贵人宅院的任何记载。有人说,胆大福大,敢走“鬼门关”的人,迟早会成为贵人,所以“贵人关”是一个有远见的名称。也有人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就能成为胜利者,并最终成为贵人。这两种说法都有点调侃的意味,或者说,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

位于旌勇里胡同南口的保安寺旧址

另一个寄托美好愿望的地方是旌勇里南口的保安寺,保安——保一方平安。有趣的是,西城区有两座保安寺,北城与南城各一座。旌勇里保安寺的门牌为地安门西大街133号,隶属于什刹海街道白米社区,而南城保安寺的门牌为保安寺街25号,隶属于陶然亭街道米市社区。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旌勇祠建成后,贵人关改称旌勇里,沿用至今。

敕建祠堂祭奠勇将

旌勇,意为表彰忠勇。旌勇祠,即表彰和纪念忠勇将领的祠堂,这位忠勇将领就是清朝的云贵总督明瑞。明瑞以身殉国后,乾隆皇帝下令修建旌勇祠,并亲临祠堂祭奠,以弘扬忠诚勇猛的尚武精神。

旌勇祠

富察·明瑞,满洲镶黄旗人,为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富察皇后的侄子。他与同为朝廷重臣的福康安是堂兄弟,二人颇受乾隆皇帝的信任和赏识。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作为副都统的明瑞参与平定准噶尔阿睦尔撒纳叛乱,因战功而被提拔为户部侍郎,授参赞大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率军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乱,征讨“小和卓木”霍集占,因战功卓著擢升为正白旗汉军都统。作为功臣,还被赏戴双眼花翎,加赠云骑尉世职,画像列入紫光阁。乾隆年间,每当军队凯旋,乾隆皇帝便下令为战功显赫的将领画像,悬挂于中南海紫光阁,那是一种很高的荣誉。由于两次出征新疆平叛均取得非凡战绩,明瑞深得乾隆皇帝器重。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出任首任伊犁将军,成为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在清朝与缅甸的战争中,由于清军不熟悉地理环境,又盲目冒进,一时陷入被动局面,云贵总督刘藻被革职。而继任云贵总督杨应琚不仅屡战屡败,还虚报战功。乾隆皇帝一怒之下将杨应琚逮捕,勒令其自尽。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乾隆皇帝任命爱将明瑞为云贵总督兼任兵部尚书,率领八旗精锐部队出征缅甸。

由于明瑞英勇善战,交战伊始,清军所向披靡,迅速扭转了战局。明瑞因征缅有功,被封一等诚嘉毅勇公。然而,当清军进攻到缅甸首都附近时,因孤军深入,陷入缅军重围。清军的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以致不得不宰杀战马为食,而火药耗尽后,火枪成了废物。在援军迟迟没有音讯的情况下,明瑞命令部下分头突围,而他率领侍卫和亲兵掩护。最后,身负重伤的明瑞牺牲在异国他乡。

乾隆皇帝闻讯,悲痛不已。他下令在地安门西大街的贵人关南口修建旌勇祠,祭奠明瑞以及与他一同战死的扎拉丰阿、观音保、李全、王廷玉等清军将领。

旌勇祠大门面阔三间,一进院内有一座碑亭,亭内有乾隆御制碑,东官房5间、西库房5间。进入二进院后,可见享殿3间,殿前有月台,东西配殿各3间。享殿祭祀明瑞,配殿祭祀其部将。旌勇祠坐北朝南,屋顶覆盖黑色琉璃瓦,显得庄严肃穆。

旌勇祠建成第二年,即1769年,乾隆皇帝亲临致祭。此后,作为清代国家祀典,每年春秋仲月,朝廷均派官员前往旌勇祠祭祀。

祭祀抗日义勇军英烈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沦陷。社会活动家阎宝航化装逃到北平,与高崇民等发起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抵抗日人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为宗旨,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并募集钱款衣物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3年,抗日救国会接管旌勇祠,并改建为昭义祠,用来纪念为国捐躯的抗日烈士。改建后的旌勇祠庭院内栽种了不少松树,象征抗日勇士不屈不挠的品格。享殿修葺一新,大门两厢悬挂着一副朱霁青先生撰写的楹联——极目乡关烽火漫天怀义愤;伤心辽海水霜匝地吊忠魂。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的朱霁青,在“九一八”事变后愤然出关抗日,指挥辽热抗日义勇军,成立东北抗日救国军总监部。那副情真意切的楹联,可见其抗日救亡的一腔热血。

享殿内分为五格,正中供奉将校英烈灵位,旁边为尉官灵位,再旁为士兵灵位,所有灵位均为木制,涂白漆,上面写着姓名官级,约有一千多座。在这些抗日英烈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尚吉元。“九一八”事变后,尚吉元在北平加入抗日救国会,发誓杀敌报国。不久,抗日救国会派他潜回辽阳,配合当地义勇军开展抗日活动。在辽阳满洲纺织厂,尚吉元一边联络义勇军,一边秘密发动群众。他与当地义勇军约定,1932年8月7日午夜,义勇军攻城时,他在纺织厂内放火,里应外合,消灭城内日军。那天夜里,尚吉元以菜刀砍死日军小头目加藤,并点燃几个车间的棉垛。在与日军警卫队的战斗中,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消息传到北平后,抗日救国会将尚吉元的灵位安放在昭义祠,供人们祭祀瞻仰,缅怀这位英勇无畏的抗日英雄。

抗日救国会接管旌勇祠后,除了将后殿改建为昭义祠,供奉抗日烈士灵位,还计划将前殿加以修整,改建为东北子弟学校,但最终未能实现。1933年5月31日签订《塘沽协定》后,日本还警告中国“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为此,何应钦要求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辽吉黑民众后援会等抗日组织解散。抗日救国会被迫解散后,以“复东会”秘密组织形式转入地下活动,从此失去了对昭义祠的控制。

尽管昭义祠供奉了抗日英烈灵位,但原计划在正式成立之日举行的盛大祭礼被迫取消,甚至连朱庆澜先生题写的“昭义祠”牌匾也没来得及悬挂。值得一提的是,时任辽吉黑民众后援会会长的朱庆澜,曾出资拍摄电影《风云儿女》,并结合田汉写的歌词《军歌》和聂耳谱的乐曲《进行曲》,将这部电影的主题歌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这首慷慨激昂的主题歌成了新中国国歌。



Copyright ©1996-2024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0 14:48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