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报网摘

百年前逛颐和园,不但花费高,还要有“身份”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2-06 15:48

颐和园是清廷最后修建的一座行宫御苑,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景区,以佛香阁为中心,在西山群峰的背景下,又有玉泉宝塔与万寿山上的建筑群体遥相呼应,水天之间形成了极具中国山水园林特色的美妙景观,也是北京必逛的景点之一。现在只需在网上预约门票,就能直接入园了,方便快捷。但是,百年之前,想去逛颐和园可没这么容易。那么,一百年前入园都需要什么手续?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入园参观呢?

十七孔桥旧照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在《优待清室条件》中,曾规定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北洋政府准备把颐和园作为逊清皇室永久居住之地。但这个时期,倾慕于颐和园风光的闻名遐迩,中外人士纷纷要求到颐和园参观。北洋政府不得不允许部分中外著名人士和团体有限制地进行参观,但是园林的管理仍由清室负责。凡中外人士参观颐和园,须经外交部批准,发给门照,并通知清室内务府后,方准入内游览。比如一张1913年的颐和园门照就显示:“外交部为发给执照事,今有李佑之前往颐和园,相应给照持往。园门呈验缴销可也……每照只限一人,无照不得入内,过期作废。”后来北洋政府又规定,外国人游览颐和园由外交部缮发门照,本国官绅参观门照改归内务部或步军统领衙门办理。

颐和园门照

1913年4月24日,步军统领衙门制定了一个《瞻仰颐和园简章》,也就是颐和园首次开放参观的办法。《简章》规定,参观时间每月以三次为限,以阴历逢六日(即每月初六、十六、二十六)为参观之期,其余日期概不发照。每次参观,以上午九时至下午六时为限,逾时不得在园内逗留。

可见,当时参观颐和园很难,不但一照(票)难得,而且女性是不得入内的。这些规定,给达官贵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妇女界强烈反对“女界概不发照”的规定,所以章程实施不久,就不得不放宽。不但参观日期可以与步军统领衙门协商办理,也给参观的妇女发特别执照,可于阴历每月六日参观。

“凭照参观”实行没多久,由于北洋政府财政困难,答应付给清皇室的经费逐年欠缺。为增加财源,到了1914年,步军统领衙门与内务府商定“于开放游览之中,寓存筹款之意”,提出《颐和园等处售券试办章程》,这意味着颐和园的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

颐和园清晏舫

颐和园向社会开放时新制定的章程中,规定入门券每张售大洋1元2角,园中的排云殿5角、南湖3角、谐趣园2角、玉泉山5角,其他地方不收费。同时还提供帝后的御舟供游客乘坐,每船按游程计价,至少1元,最高可达10元。当时的10元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根据《吴虞日记》中1925年7月9日对游览花费的记载可知,吴家一行三人这次游览,共花费大洋30多元。按当时的币值计算,1元大洋在北京可以买10斤大米。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一个四口之家,每月伙食费只需12元,就可达到小康水平。这样一估算,才能知道当时逛一趟颐和园的花费是多么昂贵,一般小家过日子的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

《吴虞日记》中1925年7月9日到颐和园的游览花费

从1914年至1928年,颐和园虽然一直在开放,但毕竟大部分时间还属于私产,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园。

1928年后,北平特别市政府直接管理颐和园。从此,颐和园成为真正的公共园林,当时的票价仍为1.2元。直到1931年才降为1元,此后又随着货币贬值不断上涨。相比中山公园票价大洋5分,北海公园铜元20枚,颐和园的票价要高数十倍,在北京所有公园中始终高居首位,票价的高门槛也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

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门票低廉,曾经低到人民币1角。即便如今,颐和园成人普通票也仅为人民币30元,老年人还可免票入园。



Copyright ©1996-2024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2-06 15:48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