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数十年,他们一直在山上“骗”熊猫

北京晚报 2023-06-03 14:21

科研人员穿着“熊猫服”给大熊猫宝宝检查身体。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大熊猫们“目中无人”地以各种姿态出现在各个意想不到的角落。在丛林与云雾的深处,有一群扎根卧龙的“隐形人”。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隐身”呵护的大熊猫彻底放归山林。

如今已是卧龙神树坪基地主任的魏荣平,31年前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在魏荣平看来,只有把圈养大熊猫放归到野外,才能很好补充野外种群数量,最终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

饲养员“隐身”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的地点选在核桃坪基地。这里高山环绕,十分接近大熊猫的原始生存环境。

2010年,随着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的稳定增长,熊猫中心决定开启野化培训第二期项目,并将担子交到吴代福等人肩上。

吴代福与团队从之前的案例经验中提出另一种方式:在大熊猫幼崽诞生后,人类就要隐身,转而由母兽带崽。

他们决心为大熊猫打造一片“没有人类”的世界。圈舍内是一片模拟野外环境:茂密的树丛、竹林以及陡坡,鲜有人工痕迹。被选中的大熊猫妈妈通常具备一定的野外生活经验,将在此地完成产子、哺育,教幼崽躲避天敌,寻找食物和水源等野外生存技能。

这些大熊猫宝宝的“熊生”从此与圈养大熊猫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温暖的宿舍、没有盆盆奶、没有抱它们“按时回家”的“奶爸奶妈”。但其实,“隐身”的饲养员无处不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守护它们。他们穿着定制的“伪装服”,也就是“熊猫服”,上面还需喷洒一些大熊猫的尿液和粪便,以掩盖人类的气息。

目送“孩子”远行

幼崽满一周岁后,大熊猫母子会被转移到面积更大、自然环境更复杂的野化圈舍环境中培训,学习在更艰苦的野外环境中生活。事实证明,母兽带崽是有效的。过去,饲养员很难教会大熊猫宝宝爬树,一不小心还要被咬上一口。可大熊猫妈妈来了后,用嘴把宝宝往树上一顶,轻松就能教它蹿上树枝。

2010年8月,大熊猫“淘淘”在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圈里出生,是母兽带崽的第一次尝试。在母亲“草草”的培训下,两年后,“淘淘”又作为“全村的希望”出发了。它被植入身份识别芯片,携带GPS颈圈等装备,奔向野外独自求生。

目送“孩子”远行,是“熊猫人”必修的一课。2012年10月,深秋,山林披上了萧瑟的黄色,人们的心情也沉甸甸的。放归笼的门开了,两岁的“淘淘”有些紧张,头也不回地奔向森林。数十米外隐藏的角落里,吴代福探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移动的身影。“我特别担心它能不能在野外健康地生活。”但同时,他又充满喜悦,“淘淘”终于回归到属于它的世界。

在这片大山里,魏荣平和大熊猫共处31年的时光。有些东西没变,比如即便有了5G,他在山顶考察时还是很难收到手机信号。更多东西改变了:当年到卧龙要花费一天的路程,如今最多需要2.5小时;中心内的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从6只发展壮大到了300多只。老同学中有人出国,有人下海,故人相见,多半会善意地开玩笑:“你还没‘下山’?”“远山之旅”是魏荣平的微信名,也是他的答案。

(原标题:数十年,他们一直在山上“骗”熊猫)

来源:北京晚报 据环球人物微信公号

流程编辑:u027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2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晚报
2023-06-03 14:21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