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

从唐芋和日本芋说起——东亚海域交流300年

北京日报 2023-05-12 10:07

《从海洋看历史:东亚海域交流300年》羽田正 小岛毅 著 张雅婷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从海洋看历史”,将会发现什么样的历史呢?和一直以来我们所熟悉的历史有何不同?还有,为什么需要重新检视这样的历史?

在即将迈入17世纪时,东亚各地几乎同时开始栽种原产于拉丁美洲的新农作物,辣椒就是其一。日本列岛把辣椒称为“唐辛子”(唐芥子)或“南蛮”(胡椒),说明这种作物是由唐人(中国人)和南蛮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引进的。在中国,辣椒古时就常被称为“番椒”,意即这东西是从番国(蕃国、蛮国),也就是外国传入的。但在朝鲜半岛,辣椒最初被称为“倭芥子”。另外,在琉球群岛常见的岛唐辛子,又称为高丽胡椒。有的说法认为其是指朝鲜半岛的“高丽”。辣椒几乎是同时传入各地的,但为何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再举一例。番薯也是原产于拉丁美洲的作物,日文里的番薯称为“萨摩芋”,意即来自萨摩地区(今鹿儿岛县)的番薯。这个称呼主要在日本的本州以北使用,北九州称为“琉球芋”,而萨摩地区所处的南九州又以“唐芋”的称呼较为普遍。即使是冲绳,很多时候也称为“唐芋”。同样是在中国,浙江舟山群岛附近流传的番薯由来却与广东、福建认为番薯是商人从东南亚带回来的说法不同。这里有一座以观音道场闻名的岛屿普陀山。1607年浙东地区(浙江省东部)的士大夫们编纂了地方要览《普陀山志》,指出“番芋”很早就是该岛的特产之一,在说明“味甚甘美”的同时,也记载了“种自日本来”。番薯的“番”(蕃)是指日本,换言之,原本在琉球和萨摩被称为“唐芋”的番薯,来到这个地区就成了“日本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过去的研究和讨论,是以某物从A国传播、输入B国的看法为前提。但这前提本身也堪质疑。不妨试想,萨摩人说的“唐”和浙东人说的“日本”,其实是同一个“场所”。那么,上述的“场所”是哪里呢?是“海”。换言之,不管是番薯还是辣椒,都不是从A国或B国而来的单向路径,实际上都是来自“海”的。有些地区把这个“海”的世界称为“唐”,有些地区可能称其为“倭”或“日本”,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或许又会称“琉球”或“高丽”。

活跃于“海上”这个舞台的商人,称为“海商”。明明是同一位海商,却可以根据地方不同,在文献记载中成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例如,9世纪日本的留学僧圆仁从唐搭船回国的时候,船长金珍在唐朝被认为是“新罗人”,但一到日本,大宰府又称他为“唐人”。还有,和金珍一起行动的钦良晖,在唐朝是“新罗人”,但之后他在日本帮助圆仁的对手圆珍出国时,却被称为“大唐国商人”。以及同样在背后援助圆珍的李延孝,在日本被称作“大唐商客”“本国(日本)商人”,但在中国的港口又摇身一变成为“渤海国商主”。

由此情况可推知,比起海商的出生地和种族,当时的陆地政权更重视他们是从何处来、由哪个政府派遣的。对于来自海上世界的船只或商人,只要持有一个认识的陆地国名作为标签,就不成问题了。实际上,有些在海上世界生活的人,对自己的出身也不怎么坚持。例如,在宁波发现的记载1167年向寺院参道捐赠铺石费用的石碑,上面刻有张公意、丁渊、张宁这三个名字。从姓名来看,他们显然是华人,但在介绍上分别记载为“建州普城县寄日本国”“日本国大宰府博多津居住”“日本国大宰府居住”。张公意是暂居日本的建州普城(今福建浦城)县人,与他主动提到自己的故乡相比,其他两位则不拘泥于出生地,而直接用“日本国居民”来表示现在的境遇。

本书以“海域”称呼这片不能以“国家”为单位区分来理解的汪洋世界。这里的“海域”不同于自然地理中被划分成好几个区域的海的用法,而是指人类的生活空间,是作为人、物品、信息的移动与交流的场域。如果从以陆地为中心的观点出发,海域会像个只知道其入口和出口的黑盒空间,或者说它反映的是一个海盗和走私者四处流窜、无法无天的世界。但对在海域中的岛屿或沿岸捕鱼、制盐的居民,以及利用船舶运送人和物品的商人、船员们来说,海域是他们日常生活、劳作的地方;也是秉照上意的外交使节和笃志向学的僧侣,偶尔还有载满士兵的战船来往穿梭的历史空间。这本书想要描绘的,就是这个“海域”的历史。

本书的主要舞台,具体来说是以东海和黄海为中心,北至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往南通向南海,并包含了欧亚大陆东边南北相连的海域。在此,我们考虑到“东亚”一词的历史性和文化意义,将欧亚大陆东边相连的海洋及其周边区域合称为“东亚海域”。话虽如此,本书并不单以“东亚海域”为探讨对象。

和陆地不同,海洋在世界各地是连成一片的。本书对位处“东亚”的海并非一视同仁。关于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讨论较少;在谈及东海和南海的部分,也是把重点放在前者。在论述上的轻重取舍,更重要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以东海和黄海为中心的海域历史几乎鲜少被讨论。本书尤其着重于以东海为中心的论述,也是以近年的成果为基础,想要提供给读者不同于一国史观的看待历史的角度。

(作者羽田正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专攻世界史;小岛毅为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主攻中国思想史等)

(原标题:从唐芋和日本芋说起——东亚海域交流300年)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羽田正 小岛毅

流程编辑:u027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2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日报
2023-05-12 10:07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