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事

北京市中小学创新开展科学教育,让科学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北京晚报 2023-03-31 14:09

“请大胆地想象,积极地实践,勇敢地创造,让科学的种子在你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近日,在北京市三帆中学第十二届科技节开幕式上,校长陈国治寄语同学们。新学期以来,北京市中小学创新开展科学教育,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从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收获知识与快乐,到多样化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科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再到科普公益护航更多的孩子怀揣科学梦想,点亮美好未来……不断形成北京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生动实践。

体验科技之趣

播撒科学的种子

中国空间站组建VR体验、天和核心舱舱内漫游、细胞质壁分离实验、pyhon人工智能编程……北京市三帆中学本届科技节以“科海共探秘,扬帆向未来”为主题,精心统筹校内外资源,为同学们提供了竞赛、展示、挑战、体验和讲座五大类、61个分项活动,让学生们在深度参与、沉浸式体验中领略科技的魅力,激发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助力学生走上科学创新之路。

由于本届科技节科学氛围浓厚,形式多样、组织有序,吸引了16000余人次参与,学生们收获满满。参加了3D打印登陆项目的学生感慨道,“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大。”

多样化特色课程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科技的魅力在于严密的逻辑,操作性强,更在于它可以给人类带来便利,服务于人类。”参与机器人社团“辅助手腕康复机器人”创新项目后,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张梓炎同学表示对科技创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近年来,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发挥科技教育优势,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构建高质量科技教育体系,探索创新人才大中小一体化培养路径。以“创新发展学院”为组织核心,“领域成长课程”为依托,“高校联盟”为资源平台,“学院制”“双导师制”为管理机制,促进科技教育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学校借助多学科大单元教学、跨学科融合课题平台,开设“野鸭湖科考”、秋分日、中轴线等多样化特色课程,形成了“三层五维四领域成长”课程体系,涵盖人工智能、人文经济、生化、航天领域科技校本课程17门,科技类学生社团10个。

据学校相关老师介绍,学院人工智能领域课程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学校在精品特色机器人社团课程基础上,不断开发拓宽人工智能领域课程,打造了智能机器人接力、超级轨迹机器人、Python语言编程等课程供学生选择,逐渐形成了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长链条有效路径。截至目前,学生作品累计获得国家专利、创新大赛等各类奖项近500个。

科普公益行

点亮莘莘学子科技梦

这是一次跨越山河的牵手,也是一次初中和小学的拥抱,更是一次对科学知识的热爱碰撞出的火花……年初,由陈经纶中学初三腾龙一班班主任韩国凤老师和李纪凡同学发起的科学公益活动“经纶学子科普志愿行”正式启动,学生们利用课外时间为四川、山东等地的小学在线录制“有趣的科学实验”系列视频讲座,让小朋友们了解科学知识,学习实验原理,激发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经纶学子们踊跃报名参加,开动脑筋、积极动手、认真录制、反复修改,第一批二十个科普小实验成功发送至多地小学。

挑战硬币的水杯、易拉罐不倒翁、看见声音、分不开的书……学生们认真讲解演示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科普实验,不仅让收看视频的小学生们开拓了视野,四川笔山小学、山东青岛城阳区育才小学等学校的学生在观看科普讲座后更是纷纷动手开展实验,激发了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山东济宁高新区少工委在感谢信中表示,“感谢陈经纶中学三年级腾龙一班的老师和同学们,为高新区的少先队员们搭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纽带。”韩国凤表示,未来还将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开展科普公益行,吸引更多的孩子加入科学研究,传播科学知识,用科学传递真情,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原标题:沉浸式体验 多样化课程 科普公益行 让科学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来源:北京晚报 文/顾昕昕 范娜

流程编辑:u027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2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晚报
2023-03-31 14:09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