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首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登

北京日报 2022-07-04 10:11:42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指示,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首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大红楼举办。研讨会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钊学社承办。

北大红楼 新华社资料图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指出,去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重温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革命历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今年7月1日,北京新一届市委班子在蔡奇书记的带领下瞻仰北大红楼,重温入党誓词,旨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我们此时举办首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会,对于激励首都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莫高义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6月25日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深刻阐述北大红楼在建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鲜明指出红色资源、红色血脉对党的事业的重要意义,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莫高义强调,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将充分用好首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牢记初心使命,发扬光荣传统、坚持自我革命,奋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进一步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党的二十大营造团结奋进、自信自强的浓厚氛围。第一,强化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首都红色资源。第二,推动守正创新,不断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坚持继往开来,大力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与会者围绕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孕育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了富有新意和值得借鉴的学术观点。研讨会今年年初开始征稿,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21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的高质量论文,体现了专题学术研究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本刊摘登研讨会部分发言。

北大红楼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曲青山

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北大红楼同建党紧密相关,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里,以《新青年》等刊物的创办为标志,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在这里,五四游行的队伍集结出发,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席卷全国;在这里,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创始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伟业由此展开。

北大红楼所承载的历史深刻启示我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强大思想优势。百年前,从这里走出的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在中国大地率先树起马克思主义大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和培育了毛泽东等一大批先进分子。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推动中国革命向着正确和光明的方向前进。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确立了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历史启示我们:党的事业每发展一步,党的理论创新就前进一步;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真理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实践中获得并坚持的,理想是我们党在进行理论武装中确立并坚守的。

北大红楼所承载的历史深刻启示我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强大政治优势。百年前,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重重困境,邓中夏、高君宇等一大批进步青年,自觉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毅然投身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统一,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的都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历史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为了永葆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在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所以,我们党才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才能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北大红楼所承载的历史深刻启示我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强大精神优势。百年前,何孟雄等革命先烈从这里出发,走上街头,发起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游行示威活动。他们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人民的伟大胜利。他们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书写了一曲曲不怕牺牲的英雄赞歌。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取得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胜利。历史启示我们:正是凭借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强大精神,我们党才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创造出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奋进新征程,只要我们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必将势不可挡。

北大红楼所承载的历史深刻启示我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强大道德优势。百年前,在这里工作和活动过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内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后,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后从容就义。中国共产党聚集了众多像李大钊同志这样最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来自于人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他们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历史启示我们: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崇高情怀。新的征程上,只要我们对党忠诚,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会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穿越历史烟云,回眸百年辉煌,北大红楼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建筑,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可以说,北大红楼的历史,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如何孕育的。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

李群

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到北大红楼参观主题展举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一周年之际,我们重聚北大红楼,举办首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会,对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英雄人物、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下,全国革命文物工作深入推进,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教育传承功能明显增强,融合发展作用大幅提升,机构队伍建设实现突破,整体态势日益向上向好。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协同机制持续优化。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意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写入《“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国家文物局制订发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全面确立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任务书和路线图。革命文物机构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4个省级、20多个市级文物主管部门设立革命文物处/科。

部门协作、央地联动更加密切,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研究解决革命文物工作难点问题,修订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对革命文物保护展示投入予以倾斜,2018年-2020年共安排17.8亿元,支持实施约600个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37.4亿元支持革命文物基础设施建设和烈士纪念设施维护。国家文物局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党史研究上、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职称改革上、与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在营区文物保护上加强合作、夯实基础,取得有效进展。革命文物工作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日益确立,形成革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二是全面推进系统保护,积极服务党史教育。一年来,全国革命类纪念馆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国家文物局指导开展革命文物资源调查,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1600多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完成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北京积极推进红色基因库建设,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等一批重点修缮展示工程相继完成,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

实施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展示展陈渐成体系。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接近94%,“十三五”时期平均每年推出革命文物展览4000余个,形成串点连线、连片打造、整体展示的革命文物工作新态势。

革命类纪念馆积极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宣传和教育活动。国家文物局举办“展示百年风华 传承红色基因——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活动月”,集中展示全国各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资源优势,广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调动全行业、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三是守正创新多措并举,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国家文物局会同教育部印发《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举办全国革命文物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论坛,推动高校与革命旧址、场馆深度合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从小树立红色理想,引导青少年学讲党史故事、了解党史人物、寻访红色地标、感悟革命精神。新时代的革命文物工作,正通过一系列守正创新、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方式方法,创新革命文物故事传播方式,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建设文化强国、文物保护利用强国的关键时期。文物系统更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胸怀大局、开拓创新,更好统筹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革命文化弘扬与传承工作。

革命文物工作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要在保护好革命文物的基础上,持续加大革命文物展示传播力度,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始终坚持党对革命文物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各展所长,构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不断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成效,做好“十四五”革命文物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党的先驱者奠定了伟大建党精神根基

杨胜群

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主阵地和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建地。北大红楼时期时间下限为党的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酝酿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孕育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有的精神特质和政治品格。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高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自身也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洗礼。近代以来,在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蒙昧的斗争中,民主与科学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精神的标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中国打出了民主与科学旗帜,实现了思想的启蒙,站到了人类社会进步精神的制高点上。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他们更多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赋予民主与科学以新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与科学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精神基因。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培育形成了人民至上、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带根本性的思想工作路线和作风,不断丰富发展了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探索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实际斗争过程中,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复兴的问题。北大红楼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始发地,有这样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开始找到一条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将民族复兴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升华为“初心和使命”的理性精神。二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投身五四反帝反封建的实际斗争,激发了为民族复兴奋斗牺牲的精神。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它的鲜明的政治诉求就是民族复兴。陈独秀总结说,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一是直接行动,二是牺牲的精神。陈独秀还有一句名言“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些说明他们这一批人经过实际斗争的锤炼,已经具有了为民族复兴奋斗牺牲的思想和精神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开始形成探索真理、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的精神品格。五四运动前夜,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地暴露出来,这使中国一部分先进分子不能不想到,中国不能步西方之后尘再走一遍他们的路。俄国十月革命后,他们开始选择以俄为师,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主义不仅被封建势力视为洪水猛兽,而且在新文化阵营内部也引起了质疑甚至反对。几场论战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且澄清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社会主义与假社会主义的界线。在这个过程中,李大钊等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出可贵的探索真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开始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和人民方向,为伟大建党精神奠定了根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实际地改变世界。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看到了“庶民”的力量,认识到社会主义者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和劳动大众。“到民间去”,一时成为口号,他们举办平民教育讲演团到城乡进行讲演,举办平民夜校教平民学文化,还专门组织到工人群众中进行社会调查。天津觉悟社明确提出了“组织农工运动”的任务。五四运动之后,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大都走出了书斋,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毛泽东立志扎根中国这块地盘,要把中国的问题研究透。他们的这一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他们所秉承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和人民方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品格的灵魂。

(作者为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信仰之源、精神之源、力量之源、奋进之源

吴向东

与北大红楼相关的史实,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仁人志士的觉醒、革命先辈的求索、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等,都在党史展览馆有突出的展示。我们要运用好党史展览这一重要阵地,充分展示我们党的信仰之源、精神之源、力量之源、奋进之源,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充分展示传播信仰之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航程。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彰显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崇高信仰。马克思主义火种从北大红楼播撒,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追溯信仰之源,夯实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在党史展览馆,“信仰”一词是有形有感、可触可知的。广场坐落的《信仰》主题雕塑,生动再现71位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共产党员庄严宣誓的场景,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继往开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宏伟目标坚毅前行的豪迈气概。主题展览中,展出马克思珍贵手稿,反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展出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反映“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展出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文章,反映他们追求真理、确立信仰的艰辛探索。展示血战湘江、爬雪山过草地,雷锋日记、焦裕禄藤椅,展示黄文秀、黄大年、李保国等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充分反映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践行信仰、前仆后继,为崇高理想信念奋斗终身的伟大历程。

充分展示传播精神之源,用党的红色血脉激励斗志。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让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基因薪火相传,将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不断赓续。在党史展览馆,面对方志敏同志满怀赤诚的《可爱的中国》手稿,面对赵一曼同志在牺牲前给儿子“用实行教育你”的遗书等,人们看到了革命先烈们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干部群众在参观时深切感到,我们党的革命史、奋斗史,是一部淬炼升华、感天动地的精神锻造史。一致表示要用精神之光激励自己,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力量。

充分展示传播力量之源,用党的根本宗旨凝聚人心。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北大红楼的早期革命实践中,革命先驱们以救国救民为己任,锤炼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本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厚的力量之源。展览全面展现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井冈山时期红军分给农民的食盐陶罐,成为我们党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见证。众多的文物生动地证明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展示粮票、布票退出历史舞台,冰箱、电视、洗衣机走入寻常百姓家,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业税全面取消,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真实记录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历程。

充分展示传播奋进之源,用党的初心使命砥砺前行。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诠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奋进之路从北大红楼启程,北大红楼见证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觉醒。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保持前人功不可没、吾辈更需努力的清醒,知重负重,迎难而上,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党史展览馆突出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嫦娥五号登月舱模型、祝融号火星车模型、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C919大飞机、山东舰航母战斗群模型等实物和模型,反映新时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重大成就。大家在学习参观后表示,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用辛勤的汗水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伟大业绩。

(作者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党委书记、馆长)

北大红楼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坐标

姜波

北大红楼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尤其是我们党的建党历史上,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纪念地,也是一处具有特殊价值的遗产地。

北大红楼是我们党建党历史上的珍贵遗产。北大红楼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20年,在李大钊等先驱者的策划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党小组先后在红楼成立。北大红楼还曾是新潮社、国民杂志社、新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许多革新团体的大本营,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由北大红楼而到嘉兴南湖红船,再到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最后到天安门城楼上红色中国的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历史篇章,而这一切,都是从北大红楼这一革命的“原点”起步的,值得我们永远记住!

这里要特别提及在北大红楼展出的“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这是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文物展览,也是北大红楼作为当代青少年红色教育窗口的价值体现。

北大红楼是传统中国教育转型的历史见证。近代中国的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表征就是由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向近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而1918年完工的北京大学红楼,正是中国教育制度这一划时代变化的历史见证,实属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遗产。蔡元培、胡适、陈独秀等近代教育先驱都曾云集北大、执教杏坛。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北大红楼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方针,促进了北大思想的活跃、新思潮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一代一代的青年学子,以此为指引,视天下兴亡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北大红楼成为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北大红楼是20世纪建筑遗产的重要代表。在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中心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遗产保护理念中,“20世纪建筑遗产”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遗产类型。就此而言,按工字型教学楼设计的北大红楼,是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经典样板。长期以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关注北大红楼的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和文物展览工作。1961年,北大红楼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北大红楼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22年,“北京大学红楼保护展示工程”获得第三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而今,北大红楼主体建筑得到妥善保护、文物展览推陈出新、遗产地周边环境亦已整饬一新,北大红楼已经成为我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北大红楼是中国青年的精神坐标。1917年,陈独秀把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迁至北大红楼,更名为《新青年》,成为引领时代青年的一面旗帜;1919年,五四运动在此发端,席卷全国的新文化运动由此而风起云涌、蔚然而成大观。今天的人们,还可以从北大红楼的“五四游行筹备室”领悟当年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革命激情。特别要提及的是,五四运动让德先生和赛先生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唤醒了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时至今日,北大红楼仍是青年学子的精神坐标。我十分期待,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之中。

北大红楼,是一份红色记忆,是一处珍贵遗产,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坐标!

(作者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

赤子之心是百年红楼的“魂”,寻找真理是它的“根”

朱善璐

北大红楼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深入挖掘北大红楼的标志性的红色遗产,守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血脉,对于进一步学习、认识、领悟“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建党精神和建党实践过程,是党的精神源头和实践起点。一百年前,身处“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前所未有的劫难,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在黑暗中寻找出路,他们汇聚在北大红楼,发动文化启蒙,唤起民族觉醒,传播马列真理,酝酿建党,培育英才,其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也是我们学习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红线。今天,穿越百年历史,回顾世纪征程,展望光明前景,我们回到原点、追溯源头,在北大红楼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应该更加明确牢记初心使命、更加全面研究先驱者的思想和实践。红楼是红色的,不仅是因为红墙,更是因为红墙里的红心。先驱者们在北大红楼的阵地中,探索追求、拼搏奋斗,是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和形成的具体、直接的贡献者,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奋斗进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北大红楼是建党精神和创党实践的源头地,是党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祥地。在中国早期革命奋斗史中,有一大批红色革命基地和旧址,而北大红楼无疑是其中重要而独特的标识地。北大红楼有两大基本特点,第一“红”,第二“早”,“红”是共有特点,“早”是独有特点。北大红楼在党的革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不可代替的,党和国家对于北大红楼的重视,不是主观偏好,而是由其历史地位和性质决定的。北大红楼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是我们党的创始的起点和源头。红楼所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中国革命活动的风起云涌。北大红楼象征着三个“高地”,其一是思想文化的领军高地,其二是先驱者的培育高地,其三是追求真理、寻找主义、践行主义的实践高地。归根到底,北大红楼能够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就是因为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是百年红楼的“魂”,寻找主义、寻找真理是它的“根”,找到了这个真理并为之奋斗,就是红楼的主线和先驱者的共同标识。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建党先驱的创党实践和建党精神的孕育形成的先驱主体,为创建党和形成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不可替代的伟大贡献。在北大红楼红色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先驱者们居功至伟,李大钊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李大钊的一生奋斗历程有两大特点,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在北大红楼,李大钊连续发表重要文章,深刻揭示一战胜利、十月革命爆发的本质原因,深情呼唤新纪元,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北大红楼人带着赤子之心,找到了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信仰。李大钊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者、组织者、实践者,为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也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作出了直接的贡献。同时,他也是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榜样,建党精神的特质在李大钊身上都能体现出来。他用38年的光辉人生,为伟大的革命事业献出生命,高度诠释和践行了伟大建党精神。

用心用情用力研究好宣传好北大红楼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主义先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在红楼历史,红楼人物探索史、奋斗史、革命实践史中的具体体现,研究清楚其历史逻辑,讲清楚历史故事;深入地研究清楚先驱者们在思想上理论上的关键转变,特别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同志在北大红楼如何实现思想转变,如何在多种竞争的学说和道路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终身、献出生命。

我特别建议,在党的二十大后,在二十大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能对“红楼精神”有一个研究、凝练和概括。先驱者身上体现的不懈求索的精神,包括思想上艰辛的扬弃和关键的飞跃、革命实践中的坚决斗争、英勇牺牲和坚忍不拔,在红楼这块土地上形成和汇聚,铸造了红楼精神的丰富内涵,必将为我们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奋力推进新征程提供不竭的动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长)

保护利用北大红楼红色资源意义重大

朱安东

北大红楼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北大红楼的革命实践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底色。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保护利用北大红楼红色资源的重大意义。

首先,保护利用北大红楼红色资源,有利于呈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艰难历程。十月革命爆发时,中国刚加入一战中的协约国不久。当时中国的舆论几乎都对十月革命持负面态度。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国人难以看清十月革命的真相,但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率先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他认为,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十月革命不仅仅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更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此后,在北大红楼,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对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中,逐步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地位。可以看到,北大红楼见证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纷杂的社会思潮中拨开思想迷雾、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发展历程。

其次,保护利用北大红楼红色资源,有利于追溯中国共产党孕育和诞生的发展过程。1920年3月,李大钊组织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拨出两间教室作为研究会的图书室,将其命名为“亢慕义斋”。研究会通过会员个人捐赠书款、分派会员采购的办法,引进了大量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为先进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渠道。同年10月,在北大红楼一层东南角的李大钊办公室,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秘密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之后随着党员的增加,“北京共产党小组”更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 北京的早期党组织已拥有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等十几名成员。他们通过组织工人学习文化与政治, 扩大了民主主义文化和政治运动的影响,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取得了联系工农群众的初步经验, 并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开展工人运动打下了基础。因此,北大红楼的革命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保护利用北大红楼红色资源,有利于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北大红楼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孕育之地,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为救国救民慷慨赴死的英雄事迹。李大钊在英勇就义前所挂念的唯有两件事:一是希望北洋政府对被捕的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二是希望自己的史学研究得以留存、“以利文化”。“建党初期理论家”高君宇29岁英年早逝,他生前自题照片写道:“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何孟雄、缪伯英这对英雄夫妇双双为革命事业献出年轻生命,缪伯英临终时说:“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憾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北大红楼中走出的共产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铸就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

最后,保护利用北大红楼红色资源,将助益党史党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增设“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是党和国家立足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做出的重大学科建设部署,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总结党的百年建设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新时代党的伟大奋斗汲取智慧和力量。当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新增了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制定了具有清华特色的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培养方案,着力建构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未来,清华马院也期待与北大红楼有更多的交流合作,依托北大红楼革命活动旧址开展立体化、形象化、具象化情景教学,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培养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同时,进一步整合双方资源,将教育和研究合二为一,深挖“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凝练和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助益新时代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激励着有志青年养成接续奋斗的责任意识

宇文利

在李大钊短暂的一生中,对青春和青年的思考是他开启人生奋斗事业和革命斗争历程的起点。这里简单地重温李大钊关于青年奋斗的几段话,旨在缅怀先烈,启迪今朝,展望未来。

第一段话:“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这段话在文明变动和政治活动中明确了青年奋斗的价值。李大钊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待青年奋斗这一命题,提出青年的文明是奋斗的文明的论断。从文明的高度看待青年之奋斗和奋斗的青年,这反映了李大钊高远的思想境界和宽广的历史视野。李大钊从世界变动的现状和规律的角度,提出若要创造动的文明、动的国家、动的民族、动的生活,就必须要依靠动的青年而非静的青年,青年要活泼泼而非奄奄待死。青年群体是最热衷于政治、最积极参与政治改革的群体。李大钊把青年视为社会的优秀分子,从而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当作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的主力军。李大钊提倡青年奋斗,激励青年有所作为,他从文明历史和世界革命中看到了青年奋斗的意义和价值,充分肯定了青年的创造性,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奋斗观,也是科学进步的青年观。

第二段话:“青年呵!你们临开始活动以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那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这段话指出,奋斗青年要自觉觉醒并把握好人生奋斗方向。他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把握方向的主张:其一,奋斗青年要觉醒且担责。他指出:“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青春中华之克创造与否,当于青年之觉醒与否卜之”。其二,他强调奋斗青年要与罪恶社会斗争,创造新生活。他呼吁青年“出其奋发活泼之精神,……创造一种有趣味有理想的生活。”其三,他指明了奋斗青年要在思想上追求进步,要冲决陈旧学说,拥抱时代精神和进步主义。按照李大钊的主张,奋斗青年的破旧立新就要从思想上寻求进步,要排除封建主义的陈腐思想,取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革命的思想。

第三段话:“青年学子,惟当奋其慷慨悲壮之精神,以建宏伟盛大之事业。”这段话明确青年通过奋斗建设宏伟事业的目标和途径。在投身民主革命的每一阶段,李大钊都倾力支持和鼓励青年从奋斗中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他号召广大青年投身国民革命运动,呼吁说:“我希望中国的青年诸位,全都起来,参加现在之国民革命运动,使之早日实现。”当李大钊认识到真正的中国革命事业就在发动工农运动后,他竭力呼吁青年到农村、工矿等中国革命第一线去奋斗。他倡导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号召奋斗青年到农村去。李大钊不仅对青年充满希望,对青年成长竭诚帮扶,他还十分关心爱护青年,始终保护青年。

李大钊关于青年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重视青年和用好青年奠定了思想基础,勾画了青年奋斗和建设青春未来的美好前景,激励着有志青年养成投身国家建设、持续奋斗的责任意识。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唯有永葆初心,才能牢记使命

李宏塔

去年“七一”前夕,党中央授予我“七一勋章”,这既是崇高的荣誉,又是沉甸甸的责任。去年我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至今仍然心潮澎湃。

继承革命传统,永葆初心使命。北京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由此形成了以北大红楼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群。北大红楼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去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重温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革命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做好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第一位和最本质的就是抓住“初心”这个灵魂,要继承革命传统,就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深刻理解北大、北京在建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唯有永葆初心,才能牢记使命;唯有牢记使命,才能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变成一件又一件与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事。

厚植为民情怀,践行为民宗旨。我自己曾经编过一副对联——“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后来成为“七一勋章”颁授时的颁授词。我在民政系统工作了几十年,遇到的既有最困难的人,也有最可爱的人。我觉得这句话最能体现我们工作的意义,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为民宗旨。对我来说,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作为一名老党员,尽管我现在已经退休,但今后依然要尽我所能,做我应该做的工作,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传承下去,继续发挥余热,做一名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

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的。干事担当,是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畏难,认真地干、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祖父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如今在新时代,应当有新的解读。我的理解,就是敢担当、善作为,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一切伟大成就都是长期不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迈进。

(作者为“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大钊之孙)

伟大建党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火炬

王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一重要论述,从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出发,深刻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在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价值密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精神火炬。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百年发展中枝繁叶茂。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要把握几个着力点。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追求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精神追求,是党的精神谱系的思想之源。“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赓续党的精神谱系,要从科学理论中汲取真理力量,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力量。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特征。

二是立志民族复兴,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主动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精神主动性,是党的精神谱系的宗旨之源。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赓续党的精神谱系,要立志民族复兴,着眼于实现伟大梦想,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起新时代新征程中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是面向伟大斗争,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气魄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精神气魄,是党的精神谱系的意志之源。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艰巨考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和“腊子口”。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关键是要造就一大批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

四是锻造党性修养,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精神品格,是党的精神谱系的品格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和锻造了中国革命道德,对党忠诚、廉洁奉公、修身自律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尚道德品格的体现。赓续党的精神谱系,要不断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党性和人民性,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人格境界和道德力量,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厚精神滋养。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运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

张润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对此,我想谈谈关于运用好以北大红楼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一,运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是党史教育的必然途径。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70余次,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有的是专程去瞻仰革命旧址和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每到一地,我都是怀着崇敬之心,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党史教育就是要借助这些承载着党的百年历史、精神品质的红色资源,推动广大群众学习党史,坚定历史自信。

第二,运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应当体现全方位系统化的党史教育。在党史教育中,故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因为历史本就是“故去”的“事实”,历史需要通过故事来讲述。但是讲故事与讲历史之间是有区别的,讲历史是为了从过去发生的事情中追寻意义、寻找答案。因此它并不满足于历史叙事,而是在历史叙事的基础上还要多一层对历史意义的揭示和阐述。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不仅仅是要讲述党的故事,而是要从党的历史故事中去发现联系、探索规律,去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运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一要讲清历史进程,讲清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讲清党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讲清党的百年历程的基本经验;二要讲好精神谱系;三要讲透唯物史观;四要讲明实践指导。

第三,运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应当注重方法的运用与创新。一是在成就讲解中讲清指导理论。我们讲党的历史,不但要讲出党的成就与成功,更要讲出这些成就与成功背后的理论逻辑。讲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二是在具体历史环境中讲透经典。对红色经典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放到具体的历史场景中,深入分析经典作家是如何看待当时的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以及时代本质与特征等问题的,从而把握住经典作家回应和解答时代问题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三是警惕浅层化和碎片化的问题。当前在我们的一些党史教育中,过多的精力被放在了对历史过程的侃侃而谈、对历史细节的津津乐道上,有的甚至沦为庸俗化的“史海猎奇”。这样一些浅层化的倾向,使得党的历史变成了偶然的、随机的、分散的历史现象,抹杀了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党史教育应当警惕浅层化碎片化问题,既要讲好历史现象和事实,更要注重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四是深化受教育者的情景体验。创设情境是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的基本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历史情境进行还原和再现,唤起党员、群众在具体场景中的情感体验。要引导群众以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为“脚手架”,通过在历史情境中不断进行思考、追问、内省、自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将历史情境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观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TF065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2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日报
2022-07-04 10:11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