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

《名优之死》再度上演,展示北京人艺的传承与信念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7-04 09:00:44

7月1日起,北京人艺新排经典大戏《名优之死》在曹禺剧场与观众再度见面。这部田汉的代表作曾于1957年、1979年两度上演。2018年,该剧由任鸣、闫锐共同执导,以全新的演绎再次登上人艺舞台,其探索与创新的舞台呈现为这部剧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名优之死》由田汉创作于1927年,他有感于清末须生刘鸿升英年早逝的遭遇,撰写出此剧,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虽然讲述的是梨园行中的往事,但该剧的重新排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与意蕴,着重探讨艺术精神的延续与思考。

这一轮《名优之死》的排练演出对于剧组乃至人艺而言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人艺院长、导演任鸣的突然离世,让主创团队承受了极大压力。“任鸣老师是我戏剧的引路人,失去他就像失去父亲一般。但是我们还是要把痛苦化作力量,继续在舞台上坚持下去,相信我们的努力,任老师在天上一定会看到。”这段时间,在剧中饰演刘凤仙的青年演员李小萌一直在回忆和任鸣导演合作的过往,“任老师导戏的时候,经常给我们做示范,细到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停顿。他就像一个大儿童一样,脸上总是带着天真的笑。”

对于任鸣导演最后一次在排练厅的谈话,主创们也都记忆犹新——“每一次复排都要有复排的意义,很多戏是要往新的走,就像那些传统老戏,但这个戏新是在创新之后,再找回老的味道,耐人寻味,百看不厌,这样才能持久。”从这样的要求出发,剧组的每个人也都在重新寻找剧中的“老味道”。

与任鸣导演联合执导该剧,在剧中饰演刘振声的青年演员闫锐承担了本轮演出所有的导演工作。“除了调度、讲台词、抓人物等等,回到那个时代,找寻那个行业,甚至那个行业内的人的想法,这是这个戏要追求的状态”,闫锐将这样的思考贯彻在了排练之中。

李小萌对“味道”也有着自己的理解,“这个‘味道’是我在表演中追寻的东西,也是我们这个戏非常需要的东西。这一轮演出,在身段戏曲方面,我又进行了提高,希望能够让观众看到戏曲演员应有的专业感。”

“气节与规矩”是这一版《名优之死》的关键词,如何巧妙地将这样的主题在舞台上呈现,是极为关键的。“我们主观上并不是希望能够让观众看这个的时候去理解到什么,或者学到什么,而是通过呈现一个比较自然的状态,让剧中的情境对我们当下的行业有所观照。”闫锐表示,在剧中,通过主要人物间的冲突,便已经能让观众充分理解该剧的内涵,而在结尾阶段,伴随着《上天台》的选段与“同光十三绝”的影像,刘振声走向了人生的尽头,一系列极具仪式感的舞台表演,在烘托起气氛的同时,也强化着创作者的理念。

李小萌也表示,虽然剧本诞生于近百年前,但这部作品的内容对现代观众而言也不会完全陌生,“很多人在现在这样的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有的时候会迷失,所以需要有人提供给你一个空间与环境,让你找回初心,找回原来的自己。我们的戏真的是简单中见永恒,简单中可以寻见最悠长最耐人寻味的道理。”

“我活着是为了唱戏!”这样一句台词是任鸣导演对全剧的高度概括,在主创们看来,这句话也足以代表任鸣导演的品格与信仰。此轮《名优之死》将持续至7月10日,闫锐、李小萌、杨明鑫、伍宇辰柠、连旭东、李麟、解天、周佳钰、苏浩等人艺青年演员及刘宸、赵宇两位戏曲界外援将共同在舞台上,展示北京人艺的传承与信念。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俐 方非

流程编辑:u008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2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7-04 09:00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