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报网摘

拍摄长城多年,仍忘不了“北京结”上的青松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3-05 16:13

前些年,影友相约拍摄长城。我说,若论雄奇险特,要去怀柔,“北京结”更有内涵。于是找到怀柔的朋友同行。朋友带了把镰刀,说是遇见荒草荆棘好开路。

三长城相接的北京结 高文瑞摄影

大家行至庄户村,这里的长城有缺口,扒下来的砖土垫得又高,很容易便登上城墙。正值深秋,步步升高,满山树叶红黄交织,点染着山峦。长城在山巅曲折远去,不仅让人感慨,山崖如此陡峭,古代没有如今的机械设备,如何把巨石搬移上去?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城墙上坡度陡峭,很多路段要踩着极小的砖边,双手扒住上面的砖边,确定牢靠后再向上爬。虽然心里打鼓,但想到越向高处,耸立的敌楼与蜿蜒的墙体构成的画面越漂亮,我们就动力十足。

再向上,陡直的墙体上已无砖阶,无处可扒,只能沿城墙下的山路前行。快到山顶时,山路有断崖,两米多高,直上直下,四处查看,却是无路可走。

影友心有不干,原地打转时,抬头看到崖顶上有棵斜生而出的小树,猛然想到了那把镰刀,遂要了过来,踮着脚尖儿用刀刃去钩树根,三下两下终于钩住。他身高力大,双手抓住小树,我们托住他的双脚。他一较劲,还真上去了。他在坡上,先用镰刀把摄影器材钩上去,又用手把我们拉了上去。

“北京结”的美妙之处在于三道长城在此交会,如同缎带打结,连在一起。北面这道墙有趣,东面的人称西大墙,西面的人称东大墙。城墙伸向火焰山,山顶的敌楼称火焰山楼,后改称御靖北台,每面因有九个箭窗,俗称九眼楼,为长城上独有的杰作。

站在北京结上观望,群山连绵,长城伏在群峰之巅,如同巨龙。远处的“鹰飞倒仰”险象环生;“箭扣”如同张开的满弓,射向天狼。长城风光无限,心中油然升起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

令人感叹的还有城墙上的那棵松树。树干不高不粗,树冠平展舒张,很有形状。它是怎样来到墙上的?是当年戍守士兵栽种的,还是鸟儿带来的种子?古代边关生存条件恶劣,供水也较为困难,松树能在城墙上成活,可见其精神与毅力之强大。几百年来,那棵松树已经成为北京结上忠实的守护者。

北京结上的松树 高文瑞摄影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下山之时,有的路段要扶着长城墙边,身体靠着陡坡,踩住仅露出的砖边,一步步捯着下。到了那处断崖,摽住小树根,双脚距地有半米多高,就跳了下去。

回到了庄户村,怀柔朋友说,从这里向西爬还有玉石楼,由汉白玉石构件建成,上有雕饰,很有文化价值。我虽为之心动,但此时已是下午时分,爬上去天就黑了,颇为危险。怀柔朋友说,也别遗憾,来这里玩儿摄影的,为拍独特好片子,经常趁有雨雪时天黑上山,天不放晴又下山了,那才叫专业呢。

这话我信。记得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渐渐富余,摄影爱好者也能置办得起相机了。适逢《北京晚报》发文倡议,邓小平同志欣然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一股赞助修复长城热迅速兴起。书写长城的文章、摄影图册也在社会上风靡,也涌现了专拍长城的摄影家。

我那时做编辑,结识了一些影友。有的单位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起了摄影协会。其中一个千人企业,摄影爱好者有30余人。带头人年岁稍大,经验丰富,经常背着“重装备”,带着爱好者去拍长城。箭扣长城是热点之一,为寻求效果,要在一年中某个特殊时段太阳正好从箭窗中射出时拍摄,若天公不作美,错过那几天,就要等到下一年了,艺术就是这样,追求完美。

后来我因工作而关注起城堡文化,走过了北京的百多座城堡。八达岭是重要关口,五十多年前就曾去过。记得那天早晨到西直门坐火车,走京张线到八达岭下车,向回走段路就登上了长城。我们一行很快就爬完了几座敌楼,又与同事拍了合影。中午大家围坐在一起,拿出食品,边吃边玩牌,就等着返回的火车了。过去了几十年才知道,八达岭向北5里就是岔道城,若在那时去,就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古城。

后来我又多次去拍八达岭,寻求冬日的余晖。暖阳如同火把,映红了起伏于山脊上的城墙,如金龙腾空,雄伟壮丽。下山时天幕已黑。夜色中想起了玉石楼的遗憾,当然,不能遗忘的还有那把镰刀。



Copyright ©1996-2024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3-05 16:13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