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报网摘

白石老人三十多年的“跨车生涯”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3-04 19:26

齐白石1903年四月五日(公历5月1日)第一次到北京,住在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老朋友夏午诒(夏出身官宦之家,进士,榜眼,翰林院编修)家。逛了琉璃厂,也会了些朋友之后,四月十八日(旧历,公历5月14日)他来到帝都皇城南大门——大清门——门口:

……车马如蚁,拥不可进,车尘万丈,目不能开。余立片刻,纷纷无可名状,但见洋人来去,各持以鞭坐车上。清国人车马及买卖小商让他车路稍慢,洋人以鞭乱施之。官员车马见洋人来,早则快让,庶不受打。大清门侧立清国人几数人,手持马棒,知为保护洋人者,马棒亦打清国人也……

他在日记中所描述的这一实景,即使一百二十多年之后仍让我们读来惊心!

齐白石1903年第一次来北京,这是他于旧历四月十八日(公历5月14日)的日记,记录了他在大清门的所见。

他这次来北京,盘桓了三个多月,六月十八日(公历8月10日)离京南返。

1917年6月底,1919年4月初,齐白石又两次来北京,分别居留了大约半年。

1920年春三月,齐白石第四次来京——他这次是携三儿子齐良琨(19岁)、长孙齐秉灵(15岁)一块儿来的,老人家计划的是安排儿孙各入学,58岁的齐白石做了在北京“扎”下来的准备。六年多之后的1926年冬,他在西单牌楼北边的辟才胡同西口买了跨车胡同15号那个小院。住进跨车小院之前的六七年甚至可说是十来年间,齐老人历经了城南法源寺、龙泉寺,宣武门石灯庵、观音寺,西四三道栅栏,西单北贵门关(当地称鬼门关)……这一路上的颠簸迁徙。“寄萍”是白石的名号之一。“萍”本浮根,寄身水上,适应性强,随可漂移。如今世人惯称“北漂”一词,实际上,我们的齐老人是地地道道的“北漂”!扎下根,养人脉,他悄悄地不急不缓地攒钱,细细地、性价双兼地选房……最终以约2000大洋的善价买下了15号小院,这堪赞是北漂的大成功。

齐白石寄张次溪信的实寄封。齐的地址是条木戳印“北平西单跨车胡同十五号”。

今天人们到跨车胡同去,对老人故居似乎有点愣磕磕地趴在马路北会生出几分不解。实际上,老人家买房时不是这样的。“劈材胡同”是1905年改为“辟才”的——思想新潮的天津人臧佑宸在这里开办了“辟才学校”。从西单北大街进其东口,路北先是绕了个马蹄铁形的“罗圈胡同”(后来被改为“乐全胡同”),接着是“辟才头条”至“六条”,再接着是“南半壁街”“南太常寺”“南宽街”“南千章胡同”“南榆钱胡同”,这十二三条细窄盘曲的小巷过后,才到“跨车胡同”。如今时光前进的推土机,早已把这些个细细碎碎碾成了平坦大道,所以齐老人故居显得有点突兀了。

跨车胡同的齐白石故居

今天即使你到得齐故居的小门前,一般情况下你也是断断进不得小院一睹其内的。院落的残破,管理权的复杂,已不能接纳欲瞻其风采的参观者。好在,齐老人传记的最初记录者张次溪,1962年重病中撰《回忆白石老人》一文,其内对故居的情形有所介绍:

跨车胡同的这所房屋是北京旧式的中型住宅,大门是向东的。进了大门,东屋三间是客厅,中间放着一条七八尺的红漆画案,另外一张方桌,四只藤椅。

客厅西边,有一个小院,院内葡萄架下,养着一缸金鱼。葡萄架的北面,对着北正房,是他的画室,也是他的卧室。北房前面的廊子,装有铁制的栅栏,晚上临睡时拉上,加上锁……

老人在这跨车小院中,应该说是一直住到终老的,只不过中间的1955年冬至1956年夏半年时间,老人蒙政府关照曾到东城南锣鼓巷地区雨儿胡同一所四合院暂住过;老人终究是恋旧的,他坚决请求回到老宅。今日的游人跨车小院不得进,但雨儿胡同的居所是可进出低回的。

白石老人在北京的另一处住所地安门外雨儿胡同甲5号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病逝于北京医院,后安葬入北京西直门外魏公村一块花木掩映的墓地中——原来这里紧傍着古老的“白石桥”,原有“湖南义园”,齐老人在世时在这里购置了“生圹”(生前预留的墓地)。因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迅速发展,2013年6月,在这里“睡”了55年的齐老人陵墓北迁30里,安置于香山红叶景区“金山陵园”的峰巅上。



Copyright ©1996-2024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3-04 19:26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