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报网摘

北京属龙的皇帝仅三人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2-15 19:12

“龙飞九天开皇祚,虎踞中原固帝疆。”

这是乾隆皇帝在《登泰山》诗中写下的句子,他一生给泰山写了170多首诗,无一被后世传诵,貌似气魄特大,格调一般,表达上亦无新意,用的都是熟词。乾隆特别喜欢用“龙”字,如“断水徒闻神物异,为龙终见素心成”“龙川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太液拖床龙凤饰,椎轮大辂此堪思”等,像历代皇帝一样,他发自内心相信自己是龙,但至少在属相上,乾隆非龙,而是属兔。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34个皇帝属兔,占比最高,达11.2%,而皇家最喜欢的属龙,仅有28个皇帝,占比9.6%,排名第三。在这些皇帝中,定都北京的仅三人(未计算辽朝、金朝的皇帝),即:元文宗图帖睦尔、清嘉庆皇帝和清同治皇帝。

(清)《乾隆帝妃与嘉庆帝幼年像》(局部)

元文宗在位不足4年,期间一度退位;嘉庆皇帝在位24年,前3年受制于太上皇乾隆,大权在握后,他力主变法,却无大成;同治皇帝在位13年,刚亲政一年,便去世了。三人之死都有些蹊跷,元文宗才28岁便病死了,嘉庆“暴毙”于承德避暑山庄,同治皇帝因天花去世,年仅19岁。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极等开国皇帝也都属龙,但阿保机、朱元璋时,都城不在北京,至于皇太极,还没等到占领北京,便病死了。

北京属龙的皇帝不多,但龙文化积累异常深厚。

地名称“龙”多误会

北京龙文化首先体现在地名上。据学者韩海雷在《中国古代龙文化影响下的古代建筑研究》一文统计,北京带龙的地名达200多个,远多于其他属相。不仅北京如此,全国皆如此,仅《辞海》《中国古今地名辞典》所录龙字地名即300多条。学者陈出新在《龙年漫话龙地名》一文中称,湖北神龙区林区,便有40多处以龙为名的村。

一般来说,龙名与山脉、河流有关。比如北京有九龙山、盘龙山、龙骨山等,还有白龙潭、黑龙潭、龙潭湖、龙须沟等,或寺庙宫观转为地名,如龙王庙、回龙观等。但更多的龙地名,来自误会。

比如二龙路,曾是水坑,被称为二龙坑,民国时填坑修路,遂有此名。再如龙头井街,本是唐幽州城外高梁河故道,称“龙道”,人们聚居于此,成龙道村,元代进入城区,以井为名。此外如上龙巷,传说井水甘甜,明皇宫水车每日到此取水。还有如飞龙桥胡同,明代附近有飞虹桥(今 已 不存),“虹 俗讹龙”。最奇特的例子是龙凤里,据《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载:“龙凤里清时称‘楼房坑’。”谐音成龙凤坑。

可见,不需太多理由,龙便能进入地名。韩海雷发现:把这些龙地名加起来,足以组成一条龙,有些是一误再误,相互激荡而成。

比如大兴礼贤乡有龙头村。只因村北面是一道沙岗,永定河冲击而成,高四五米,沿岸堆积,形如龙,当地人称为“龙身”。后来人们在沙岗上建了一座庙,庙前有两眼泉,于是,它们便被称为“龙眼”。有了“龙眼”,则村也就成了龙头村。

北京有了第一位属龙的皇帝

最早将北京列为都城的是辽国第二位皇帝耶律德光,称南京,只是五都之一,首都仍在上京(今属内蒙古赤峰市)。

会同三年(940年)四月,耶律德光入北京,“御元和殿,行入阁礼。壬子,御便殿,宴晋及诸国使。壬戌,御昭庆殿,宴南京群臣”,但不久便抱怨:“我在上国,以打围食肉为乐,自入中国,心常不快,若得复吾本土,死亦无恨。”

北京只是辽国皇帝的冬捺钵之地。捺钵意为“行营”,辽廷据季节变化,迁至不同地区渔猎并办公。

金海陵王定都北京,但他属虎,金帝中无人属龙,直到元文帝,北京才有第一位属龙的皇帝。

元文宗是元武宗海山的次子,元明宗和世㻋的弟弟,他14岁丧父,叔叔元仁宗即位,破坏“武仁授受”的约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帝(即元英宗),让和世㻋出镇云南。元英宗上位后,听信谗言,将元文宗流放到海南,不久悔悟,表示:“朕兄弟实相友爱,曩以小人谮朔,俾居远方,当亟召还,明正小人离间之罪。”可没等他下令,他便死于御史大夫铁夫之手,年仅20岁。

元英宗死后,忽必烈的曾孙泰定帝上位,元文宗回京,不久被派往建康(今南京市)。泰定帝登基才5年,便病死在元上都(今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年仅35岁。手下势力分成两派,上都派倒剌沙把持朝政,与据有大都的钦察贵族燕帖木儿冲突。钦察是突厥一支,本在东欧游牧,后成蒙元重要武装力量,因军功成世袭贵族。1328年,双方爆发了“两都之战”,燕帖木儿取胜。

此战埋下元朝灭亡的伏笔。

元文宗生错了时代

燕帖木儿拥戴元文宗上位,但第二年,元文宗又把帝位让给哥哥和世㻋,不久,和世㻋“暴崩”,此即著名的“明文之争”。一般认为,和世㻋被元文宗毒杀。

元文宗倾心汉学,善诗画,书法有成就,被赞为“游心翰墨,天纵之圣,落笔过人”,他喜篆刻,用佩刀刻萝卜作“永怀”二字,“亦妙具八法,因模为墨本,以赐近臣”。后人称:“天历、至顺间,文治粲然可观。”元文宗力推书院建设,致“书院之设,莫盛于元,设山长以主之,给廪饩以养之,几遍天下”。

清代魏源称:“(元文宗)践阼后,开奎章阁,招集儒臣,撰备《经世大典》数百卷,宏纲巨目,礼乐兵农,灿然开一代文明之治。即其声色俭澹,亦远胜武宗,此岂庸主所希及哉。”

元文宗生错了时代,此时元政局积弊难返,内有权臣,外有叛乱,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且他夺了哥哥的皇位后,也把自己的儿子定为继承人,刻意打压侄子妥懽帖睦尔(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可人算不如天算,他定的皇太子当年便病故。

上位即将5年,元文宗也暴毙了,皇后力排众议,选择元顺帝。元朝中后期皇帝大多短命,元文宗很可能也死于非命。

元朝迅速衰败给明朝留下深刻教训,朱元璋登基后,定《大明集礼》,力推“去元化”,包括“复衣冠如唐制”;废胡跪,复稽首、顿首、空首、跪拜等礼;严禁胡姓,甚至禁用了一些传统复姓;不许胡语;禁止收继婚(即家族内的男性有权将已故配偶者收继为己妻)。

为恢复旧制,龙文化得到弘扬。

明清北京建筑加速“龙化”

自明清起,以回归传统为名,北京建筑加速“龙化”。

据学者韩海雷统计,仅在建筑单体构件上,便出现了龙柱、龙柱础、龙纹斗拱、石构仿木斗拱、龙纹雀替、龙吻、脊兽、台基上排水用的螭首、雕龙栏杆、和玺彩画、藻井等,建筑小品则有牌楼、龙壁、桥上的蚣蝮、华表、望柱、墓表、阙等。

主体建筑更甚。以故宫太和殿为例,房顶设两琉璃大吻,高3.4米,宽2.68米,重约4.3吨。每条屋脊上有11脊兽,最前为骑凤仙人,后面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最后是行什。其中“天马、海马、狻猊、獬豸”等是“龙种”。

太和殿内部,有金龙柱6根,式样仿自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之意。皇帝的金龙宝座安置在高约2米、有七级台阶的贴金镂雕台座上,上方是藻井,“穹然高起,如伞如盖”,藻井中有巨大的“雕金蟠龙”,口衔轩辕镜。

所谓轩辕镜,是一个空心铜球,外涂水银。据学者王明珍钩沉,黄帝与王母会于王屋时,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将轩辕镜挂在御座上,表示皇帝是黄帝正脉,应坐天下。

处处是龙,凸显了封建皇帝的权威,使人自觉服从。明朝时,朝鲜君主派出使节时,会再三叮嘱:“凡皇帝失德,中朝大臣过恶,或书来。若在中原之日,脱有遗失,或见攘夺,则所关非轻。请自今以往,凡中国不美之事,或以言语启达,或于还来后别录以启,俾无意外之患。”严禁记录对明廷的负面评价,以防流失后带来麻烦。

“神树说”显系附会

除了吓唬人外,龙还有心理按摩的作用。

据文裁缝的《龙脉、风水与大清国兴衰》,明末崇祯时,钦天监夜观天象,“忽然发现辽东有望不断的紫气滚滚而来,就像百条神龙在腾云驾雾”,遂派风水先生赴辽东破除龙脉,连破99道龙脉,只剩一条是离地三尺的“悬龙”,以为问题不大。

后努尔哈赤携父尸骨路过,挂在树枝上,第二天发现,树与尸骨长在一起,分不开了,便原地下葬,并把部落迁至不远的赫图阿拉,从此勃兴。据说此地叫龙岗,有12座山峰,象征清十二帝,树枝就是“悬龙”,从此称“神树”。

此说显系附会。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常采取“树葬”(即将尸体附在树上),让生命轮转,与“龙脉”无关。但只要能彰显神秘性,皇权也就半真半假地接受了此说。

1863年,“神树”被风刮倒,同治皇帝命两位大臣去东北,用木墩子撑住“神树”,未能成功。多年后,“神树”旁长出一棵小榆树,被称为“配榆”,可没多久,它便枯萎了。有好事者称“神树”亡则清朝亡,实属迂阔。

清朝皇帝在建筑、仪仗、服装上极尽复杂,让人生畏,但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又常流露出疏阔的一面。据清代朝鲜来华使节姜长焕记载,咸丰帝出行,朝鲜使臣按例恭送,发现皇帝竟“乘黄屋小轿而来……自轿内顾视而过”,走出一段路程后,咸丰帝甚至放弃仪仗排场,下轿上马,“手执黄革,身着貂裘,与诸臣列骑,无以卞(应为‘辨’字)是帝是臣,且无鼓吹警跸之声”。

由此看来,咸丰皇帝本人的架子倒不大。

嘉庆的作用可能被低估

清代有两位属龙的皇帝。

第一位是嘉庆皇帝,《清史稿》称他:“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诏令数下,谆切求言;而吁咈(迂腐)之风,未遽睹(立刻阻止)焉,是可慨已。”

其实,嘉庆皇帝的作用可能被低估了。乾隆后期,朝局糜烂,根本原因在乾隆揽权太过。借助内务府和军机处,乾隆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行政系统,他不相信地方官员,遂集中事权,被和珅利用。

嘉庆皇帝继位时,北有白莲教起事,南有海盗滋扰。乾隆主剿,投入超一亿两白银,竟无绩效。嘉庆皇帝意识到,只有皇权后撤,方能维持局面。为此,他对内务府痛加改造。

内务府多是亲贵子弟,虽以照顾皇帝起居、料理皇家产业为要,但与皇帝接触多,提拔快。乾隆时,重臣多出自内务府,几成权臣培训学校。嘉庆皇帝堵死了这一“快车道”,反而加速清朝灭亡。

内务府之弊在欺上瞒下、权为私用,但效率高于官僚体系,在列强叩门的大背景下,嘉庆皇帝本应加强行政效率,可他反而“大撒把”。从结果看,“白莲教起义”“南海海盗”暂时得到解决,可文恬武嬉的局面更加严重。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夏,嘉庆到承德避暑山庄去木兰秋狝(围猎),无任何预兆,60岁的他突然去世,一说是遭雷劈,一说是中暑。

至于最后一位属龙的皇帝——同治皇帝,去世太早,“同治中兴”与他关系不大。

三位属龙的皇帝命运各异,“龙年生贵子”只是美好愿望,不必当真。



Copyright ©1996-2024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

北京晚报五色土
2024-02-15 19:12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